从出生到年老,残疾风险伴随生命每一个阶段,预防残疾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作出新部署。接下来,如何推进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如何减少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如何做好儿童和老年人伤害致残防控?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看点1——
推进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
《行动计划》指出: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主动提供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知识,普及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致残防控的科学知识、方法。
问:如何才能开展切实有效的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医师田向阳: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因素,各类场所也存在不同的致残因素。要逐步把残疾预防知识融入医疗保健人员、社会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职业培训课程和教材,加强残疾预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云顶现金开户发挥专业人员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中的权威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要实施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策略,加强不同人生阶段人群重点、突出致残因素防控宣传教育;要把常规宣传教育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导公众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学习残疾预防知识,提升残疾预防技能,动员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残疾预防行动。
■看点2——
推进疾病致残防控行动
《行动计划》指出: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发挥好体育健身在主动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康复中的作用。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做好并发症筛查和干预。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持续开展脑卒中等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
问:我国主要致残疾病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首席专家王临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成年残疾人中由慢性病导致的残疾占56%,且随着年龄的递增,慢性病导致的残疾数量增多、残疾的严重程度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致残疾病。
做好慢性病致残防控,一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盐、油、糖的摄入量,落实公共场所无烟法规,避免二手烟暴露;二要加强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进一步提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做好并发症筛查和干预,强化致盲、致聋性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慢性病致残;三要完善慢性病防控机制,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促进基层医疗人员慢性病诊治规范化能力提升。